自上学以来,语文课本总是告诉我们,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,上层人都是非常可恶的。
封建社会上层人常常欺压穷苦人。与此同时,资本家则是奸诈的,他们常常榨取人民的劳动成果。
于是,我们无形间形成一个固有观念,那就是上层人都是可憎可恶之人,而下层人则都成了可爱之人。
所以,在我以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,书里称呼农民为“伯伯”,叫工人作“叔叔”,管清洁工为“阿姨”。
因为从小到大受课本潜移默化的影响,于是我们认为下层人都是善良、和蔼可亲的。
这种直观的感受经常影响我们的判断。
比如,当我们看到一个小商贩被城市管理者禁止路边摆摊,甚至暴打时,我们会指责城市管理者的暴力执法,而对商贩投去同情的目光。
比如,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在天桥下露着身体乞讨时,我们也会对他们的无助投去同情。
同情,这是极美的品德。然而,如果因为同情而把底层人当成善良的代表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前段时间,网上有这样一个视频。一个老人的摊子被掀翻,于是周围的妇女一拥而上。她们不是为了帮助老人,她们却是哄抢老人掉落在地上的桃子。
看到这一幕,我看不到下层人的善良。
在我们眼里,小商贩的摊子被掀翻,于是我们会对这种行为愤怒,同时觉得商贩非常可怜。
然而,你想过吗?如果当他们遇到比他们还弱小的人时,他们中很多人也会肆无忌惮地欺负别人。
小时候,我们贵州农村是每六天赶集一次。
记得年少时,我有一次跟母亲去到县里赶集。到了县里,母亲要找一个可以摆摊的地方。但是,你刚占了一地,马上就有摊贩过来,说这里不能摆。于是,我们去到另外一处,同样有摊贩说这是他们的地盘,不能摆。
这个过程,我们就像一只流浪猫。欺负我们的还不是城市管理者,而就是同行的小商小贩。即便他不需要那么多摊位,但是他就仗着自己是当地人,让你滚你就滚。
事实上扪心自问,如果我们在县里有了路子,我们同样会欺负别的小商小贩。
这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是下层人,他没少被人欺负。甚至,他被赵老爷打了一记耳光,而后被怒骂说:“你也配姓赵?”
阿Q受了委屈,于是他想发泄。到了街边,他见谁都欺负不过,于是只能欺负小尼姑。
这就是底层人。
在《悲惨世界》里,芳汀为了养活女儿,于是到工厂工作。然而,同是下层工人,其他女工便开始嚼舌根,开始窥探她的隐私,甚至不惜代价赶她走。
因此,下层人哪里有善良呢?
当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做苦工时,摩西却成了埃及的王子。
这些以色列人每天受尽鞭打,屈辱。
这个时候,摩西还很年轻,当他看到埃及人打他的希伯来弟兄。于是,摩西见四下无人,便将这个埃及人打死,后悄悄将尸体埋在沙土中。
按理说,他那被打的希伯来兄弟应该感谢他吧?
但是,第二天他看到两个希伯来人打架。于是,摩西对这二人说:“你为什么打你同族的人呢?”
亲爱的读者朋友,即便做了奴隶,这些奴隶因为苦难的遭遇而团结在一起了吗?
答案是否定的,下层人常常很自私,他们将自己的自私展现得淋漓尽致,他们斗不过埃及人,于是开始窝里斗。
不仅如此,被打的希伯来人对摩西这样说:“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?难道你要杀我,像杀那埃及人吗?”
如果换作我们,我们很不理解。昨天摩西才杀了鞭打他们的埃及人,为什么他们却不知道感恩呢?
如果我们知道下层人的恶,我们就知道希伯来人就是下层人的典型代表。
一个人长期处于贫困之中,他的经济能力太差,他经常受欺负,所以我们便本能地认为下层人都是好人。可是,他如果遇到比他更弱小的人,他的恶就体现出来了。
有怜悯之心的摩西用血气之勇帮助他们解气。
可是,底层人如果使用暴力获得了自由,那么这些底层人就会成为新的暴力组织。
纵观历史,李自成、太平天国、张献忠等农民起义都是这样。
所以,摩西以暴制暴的方式行不通。
他认为采取暴力,那么这些受尽欺压的希伯来人就可以获得自由。
然而,真理不走以暴制暴的道路。
故此,夫子来到这世界的时候,他没有满足底层人观念中的弥赛亚的需求。
带领底层人推翻罗马帝国有什么益处呢?难道推翻罗马帝国的统治,人们就获得自由了吗?
只要人还有罪,只要人类身上的罪得不到解决,那么所有人都不可能可爱。
因此,不论上层人还是下层人,他们都不可爱,因为罪恶在人身上发作的时候,我们每个人都满是骄傲,自私。
理解了这一点,你就知道为什么夫子那时候只帮助穷苦人治病,只给他们传真理,却不帮助穷人致富或者获得权力。
因为,那财富和权力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罪。
赞(149)